剛剛過去的周末,全國930餘萬學子奔赴高考考場。然而,哪怕首戰告捷也並不等於高枕無憂,隨之而來的填報志願、分批次錄取,也是能否實現“魚躍龍門”的關鍵。一樣的考分卻劃分“三六九等”,無論對學校還是學生,都有失公允。不少家長、學生和教育專家認為,高考分批次錄取的做法應予調整。(6月8日新華網)
  李方向:在計劃經濟時代,分批次錄取有一定的合理性。可在市場經濟社會,分批錄取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改革的需求,甚至還帶來了種種弊端。如:二、三流大學永遠只能在重點大學挑肥揀瘦後吃點“剩食”。尤其是使很多高校失去了改革創新的動力,課程設置、教育方法、實驗器材等多年不改變,造成高校資源的浪費。
  王傳濤:在現階段,分批錄取仍然是最為公平的錄取模式。主要有以下兩個作用:一是,能夠確保優秀的考生進入優秀的大學,除非考生主動降檔,否則不會出現高分去低檔學校的情況;二是,能夠確保重點大學錄取到高分考生,至少是相對高分。或許,這兩點就是所謂的不公,但是,這也對學生、對高校提供了最大的政策保護,也是公平。
  張玉勝:體現高校發展的教育公平,就要致力於平等選擇生源的招錄製度改革。“同批次錄取”或可讓包括公立、民辦、專科及職院等所有高校,站在一個平等的招錄起點上,憑自身的辦學實力和教育特色吸引優秀生源。正如專家所言,“只有學校和學生雙方,能夠平等自由地選擇,才能保證真正的公平公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31icbm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