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季明褐藻醣膠功效 李舒 陳冀 杜宇
  現狀:無處膠原蛋白安放的垃圾
  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是杭州唯一的大型垃圾填埋場所。1991年投入使用時標高為30米,20多年過後,占地1840畝的填埋場如今標高已達102米,而165米就情趣用品是上限,預計使用壽命已不足6年。
  “巍巍天子嶺”式的局面,是各大城市普遍面臨系統家具的問題。作為目前國內最為傳統也最為主流的垃圾處理方式——填埋,即將遭遇無處可埋的困境。
  北神樹垃圾填埋場,位於北京東郊三區交界處。1997年投入使用,設計日處理垃圾能力980噸,設計使用壽命馬爾地夫13年。然而直到今天,每天還有超過千噸來自北京中心城區的垃圾運到這裡。
  “超期使用3年多,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北神樹垃圾填埋場第四任場長陳鵬說。由於新建垃圾處理設施的進度慢,導致這座原本計劃在北京奧運會後就應正式封停的垃圾填埋場不得不超期服役,為此甚至不得不毀掉原先的綠化帶,以作為新的垃圾堆放地……
  同樣的問題在全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北京,日產垃圾1.8萬噸;上海,日產垃圾1.9萬噸;廣州,日產垃圾1.8萬噸——如此龐大的數量,足以讓任何垃圾填埋場很快就成為垃圾山。廣州市城管委主任、城管執法局局長危偉漢說,如果還是走填埋的老路,“3年以後,(廣州)垃圾將無處可埋。”
  記者調查發現,更隱性也更嚴重的問題是,由於過去對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認識不到位,許多垃圾填埋場,不僅成為讓周邊居民不敢開窗的臭氣來源,更成為次生污染的發源地。
  記者在南方某市一座垃圾填埋場附近看到:簡單的垃圾滲濾液處理裝置,在大雨天里形同虛設,雨水迅速混合著黑臭的污水沖向下游村莊。
  周邊的村民說,這些年來深受污染所害,曾經的魚米之鄉如今耕地絕收,種出來的香蕉是黑心的,稻米的米粒是黃色的,耕牛喝了河水以後紛紛死去,村裡得呼吸道、腸胃疾病的比例明顯增加,根本不敢讓孩子們到河邊嬉戲。
  “垃圾圍城絕對不是偽命題。”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陸月星說,“現階段中國的垃圾圍城,一方面體現在生活垃圾產生和管理的整個過程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體系,另一方面是指垃圾如果不經過無害化處理,就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困局:垃圾處置四處碰壁
  這是一組令人尷尬的數據:當各級地方政府總能剋服各種困難完成主要經濟指標之時,與垃圾處理有關的目標卻往往落空。
  早在2007年,杭州就曾提出到2011年主城區垃圾焚燒率達到50%以上,但實際情況是從2007年到2011年,主城區的垃圾焚燒處理率僅從32.19%提升到35.83%,一年提升的指數不到一個百分點。
  在更早之前的2000年,當時的建設部就曾確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廣州、深圳、廈門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但13年過後,試點仍在持續,垃圾分類的進展步伐堪比蝸牛。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由於垃圾填埋會造成占地多、污染重、危害大、處置周期長等各種問題,因此,當前國內各大城市紛紛註意發展垃圾焚燒廠和餐廚垃圾生化處理廠。
  在廣州,從2013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有五大垃圾焚燒項目密集開工,以實現到2017年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標。在上海,隨著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和郊區一系列垃圾焚燒廠的運行投產,到“十二五”末垃圾無害化處理將由填埋為主轉變為以焚燒為主。
  減量化是垃圾焚燒廠最為立竿見影的效果。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管理中心書記郭團會告訴記者,在2008年焚燒廠運營之前,每天這裡要填3000噸原生垃圾,而通過垃圾焚燒,這裡每天只要填埋100多噸焚燒過的爐渣。
  減少垃圾滲濾液的二次污染,以及垃圾焚燒發電後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各大城市紛紛選擇垃圾焚燒的重要原因。
  但在垃圾焚燒廠紛紛上馬的同時,由此產生的爭論、糾紛甚至衝突,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數年前曾規劃興建5個垃圾焚燒廠的北京,就因為阿蘇衛項目遭到周邊居民強烈抵制,至今只建成了一座垃圾焚燒廠。
  在廣州,儘管李坑垃圾焚燒廠的排放標準已達到歐盟水平,但駐廠的村民監督辦公室副組長範燕芬和周圍村民仍然不滿意。“每晚12點上百輛垃圾車排隊進廠卸料時,老百姓根本不敢開窗。”
  如果說居民抵制垃圾焚燒廠的主要原因是擔心二噁英,那麼惡臭則是許多民眾抵制餐廚垃圾生化處理廠的主要原因。
  2013年夏天,一則關於“上海垃圾處理廠臭氣熏天,江蘇群眾屢次交涉無果”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註。受到抱怨的,正是採取堆肥發酵工藝、處理餐廚垃圾的國清垃圾廠。
  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新涇村村民王志艷說,村子離垃圾廠就一河之隔,碰到颳風或高溫季節,味道令人作嘔。
  為了緩解周邊居民的情緒,在當地政府的要求和監管下,國清垃圾廠已採取整改措施。
  一個個為解決民生後顧之憂而建的垃圾焚燒廠、垃圾生化處理廠,卻在各地普遍遭遇尷尬。在建設資金逐漸充實、技術手段日益成熟的今天,人人都離不開、但人人都不想要的“鄰避效應”,已經成為破解當前垃圾圍城困局的最大障礙。
  出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每天下午5點,上海市閔行區古美街道古美三村的居民們都會走出家門,在社區志願者的指導下,將過去一天積累的垃圾分為乾濕兩類,分別丟棄到兩個垃圾桶中。之後,再由該村的保潔員對這些分類垃圾進行二次分揀。將紙板、金屬、玻璃、塑料袋、廢舊電池等從乾垃圾中揀出,將飯盒、塑料餐具等從濕垃圾中揀出。
  經過二次分揀的垃圾,由環衛公司派車上門進行分類收集,中轉後分別轉往垃圾焚燒廠和餐廚垃圾生活處理廠實現末端處置。
  古美街道辦事處主任徐知告訴記者,儘管推進相當艱難,但以“二次分揀”為特色的垃圾分類“古美模式”還是取得了明顯實效:人均生活垃圾末端處理量連續兩年下降,目前已低於上海全市平均水平。僅去年一年節約的垃圾清運成本就達到113萬元,為今後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
  古美的試點,只是全社會向垃圾圍城宣戰的一個縮影。全社會各界各負其責,是破解垃圾圍城困局的出路。
  首先,政府責無旁貸。這不僅意味著政府要將更多的公共財政資金投向垃圾處置,要以更嚴謹的態度和更負責任的決策來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佈局垃圾處置設施,更要求政府鐵腕治理垃圾處理問題,把相關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其次,企業要更加有所作為。“循環經濟上市第一股”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介紹說,一塊手機電池,可污染5噸水體或者0.5平方米土壤,而其含有的鋰屬於稀有金屬。手機電路板更有千分之三的黃金,含量遠超一般的金礦。“資源有限、循環無限,只有充分開采垃圾這座‘城市礦山’,才能點亮美麗中國”。
  第三,也需要民間組織的蓬勃發展和參與。“宜居廣州生態環境保護中心”是一家環保民間組織,日前這家NGO給廣州30多個政府部門發函瞭解該單位的垃圾分類情況,得到了包括市公安局在內的9家單位回覆。該組織總幹事說:“環保公益組織,一方面要教育民眾,另一方面要協助和監督政府。”
  最終也是最關鍵的是全民參與。上海市浦東新區環境保護和市容衛生管理局局長曹亞中介紹,在垃圾分類方面,退休老年人做得比青年白領要好,老舊小區做得要比高檔小區好。“這說明,垃圾分類與居民文化程度、收入高低沒有必然聯繫,關鍵還是意識是否到位。”
  在擁有13億人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在城鎮化率已過50%並還將繼續增長的發展中大國,破解垃圾圍城困局,剛剛起步……  (原標題:垃圾圍城憂思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31icbm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